商报编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通讯在法国博物馆上艺术课 [复制链接]

1#

通讯:在法国博物馆上艺术课


巴黎11月24日电(江珍妮)9岁的乐欧来自北京,因为父母被派到巴黎工作,新学期开始,他也转学到巴黎,成了一名法国四年级小学生。不久前,在老师的带领下,乐欧与同学们在巴黎大皇宫通过看展览上了一堂生动的艺术欣赏课。


  乐欧与同学们参观的展览名叫“马蒂斯、塞尚、毕加索……施泰因家族传奇展”。本次展览通过展出施泰恩兄妹三人收藏的200多幅现代画家作品,介绍兄妹三人在世界现代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施泰恩兄妹三人在20世纪初离开美国到巴黎定居,在那个年代,他们独具慧眼,发现并支持后来被誉为野兽派创始人的马蒂斯、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等一些不被社会接受的先锋艺术画家。他们创办现代艺术沙龙帮助和推举当时濒临绝望的青年艺术家,兄妹三人也因此成为不少艺术家的挚友。


  在参观前的一个星期,乐欧收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两张卷子:上面有各种各样与本次展览相关的问题,例如这次展览叫什么名字?施泰恩兄妹是什么时候来到巴黎定居的?分别说出三幅马蒂斯和毕加索作品的名字等等。


  在家长的帮助下,乐欧通过查询大皇宫站顺利完成了作业,并对展览有了初步了解。到上课那天,一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坐公交车来到大皇宫。博物馆的讲解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小耳机,讲解员通过麦克与孩子们交流。在叮嘱孩子们在博物馆不能大声喧哗、不要用手触摸画作后,这堂艺术欣赏课正式开始。


  讲解员带领着孩子们在一幅幅油画、水彩画中徜徉,并用生动的语言仔细介绍和讲解。在马蒂斯代表作《戴帽的妇人》前,讲解员示意孩子留步。“你们看这幅图,马蒂斯将颜料尽情挥洒在画面上。你们看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就是用大胆的绿色和红色,把轮廓勾勒出来的。”


  “马蒂斯为什么要这样画画呢?”一个小朋友好奇地问道。“这是因为马蒂斯是一位色彩运用大师,他认为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拘泥于事物本身的色彩,”讲解员解释道。


  参观完展览后,讲解员带领孩子们来到一间画室,请孩子们模仿马蒂斯或毕加索的风格,创作一幅自己的现代绘画作品。乐欧花了40多分钟时间,画了一幅肖像画:在深蓝色的背景下,一个肤色暗淡的人留着两行热泪。画面人物脸部为一大一小两只眼睛、一只耳朵、扭曲的嘴唇,外加对比强烈的配色,还真有那么一点儿毕加索绘画的神韵。乐欧给自己的画起了个名字——《一个哭泣的人》。


  大皇宫工作人员像对待大师作品那样,一丝不苟地为孩子们的作品加了外框。当乐欧把这幅画带回家,妈妈问他为什么只给人画了一只耳朵时,他认真地说:“因为这是一种绘画形式。”此外,他还告诉妈妈,喜欢马蒂斯作品鲜艳的颜色,还有毕加索绘画形式的简单。


  在法国,学生的博物馆之行是寻常事。无论是在卢浮宫或奥赛博物馆,还是在小区旁不知名的博物馆里,人们经常能够看到孩子们以班级的形式在上美术课和艺术修养课。各个学龄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穿梭于各个展馆之间,或欣赏画廊名作,或驻足于雕像前,接受艺术大师们传世之作的熏陶与艺术洗礼。


  虽然在博物馆的艺术课并不教多少绘画技巧,但却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孩子们进行艺术启蒙。孩子们在这里“结识”了毕加索、莫奈等大师,了解了油画与水彩画的差异,懂得了写实和抽象的特点,还观看了很多艺术珍品。


  此外,令人享受的还有博物馆内安静、肃穆的氛围,参观者们自觉放慢脚步、轻声细语。这样的氛围能让人内心沉静下来、抛去浮躁。博物馆熏陶的不仅是艺术气质,还有做人的品格和生活的态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