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就业季,用人单位忙校招,大学生忙应聘。媒体记者近日在江西等地调查发现,在新就业的大学生中“闪辞”现象不断增多,出现了大学生在职时间变短、稳定性变差,入职不久就辞职现象。
相关数据显示,95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为7个月,远低于80后、90后群体分别43个月和19个月的在职时间,成为“闪辞”的主力*。大学生就业“闪辞”现象凸显,对大学生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不是一件好事。对大学生来说,频繁跳槽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还容易形成遇到困难就逃避的习惯。同时,频繁跳槽还会增加生活成本,甚至还需要父母接济。而对用人单位来说,也会加大他们的培训成本,甚至让企业错过招聘窗口期。
不过,95后大学生“闪辞”现象增多,虽然有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大学生家庭条件改善,从而加剧了他们情绪化“闪辞”等一些主观原因,但也有一些客观原因,如有部分企业夸大宣传,直到大学生上班后才知道并非如宣传的那样,这让大学生心生被欺骗的感觉,从而选择“闪辞”。另外,有的高校在考核压力下督促毕业生快就业,这也促使部分大学生选择匆忙就业,在就业前对行业企业认识不足、缺乏慎重考量,同样增加了“闪辞”的可能性。
还要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在调整升级,新兴行业层出不穷,让企业岗位变得有些变动不居,自然也加剧了跳槽频繁的现象。工作岗位不能让年轻人稳定下来,与很多企业没能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也有关系,企业缺乏活力,发展前景有限,也是大学生求职者“闪辞”的原因之一。
对于大学生“闪辞”现象增多,需要进行多方联动、多方着力,如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如何善待人才,也是一些用人单位所应多加重视的问题;另外,企业招聘也不能进行“过头”宣传,要能诚实守信,就业相关部门也需要严格把关,学校对进校招聘企业应该加强资格筛查;学校也不能盲目追求就业率督促学生就业,而是要给学生就业理性考量的充裕时间。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也要祛除浮躁心态,要积极主动融入社会,不能通过“慢就业”或“闪辞”来逃避工作、逃避社会,自己已经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就要努力去拼、去闯,这样的青春才会不留遗憾,这样也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只有大学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相关部门等各方都做好本职工作,夯实相关各方责任,才能有效减少大学生“闪辞”现象,进而让“这届年轻人”逐渐成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