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34.html「本文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12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近日《成都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布。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成都养老服务床位达到12.7万张(含筹建),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28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35%,新增护理型床位占全市新增养老床位数的60%;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2%,养老护理员培训率达到%,建成30张床位以上小规模、嵌入式社区养老院个,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个,设立养老服务站点近万个。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点个。“十四五”期间,成都养老服务发展形势如何?成都又将从何处发力?12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规划》进行了梳理。预测年成都老龄化率或达19.99%养老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根据《规划》显示,在“十四五”时期,成都老年人口持续照料负担将继续加重。一方面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78万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达.41万人,老龄化率17.98%。据《规划》中对于“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在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7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8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达到.3万人,老龄化率将达到19.99%。综合结果分析,老龄化率呈逐年上升态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提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寿命也在增长,据统计,年,成都市城乡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1.01岁,寿命增长将伴随着不能自理时间延长,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带来的家庭规模的缩小,照料负担将会越来越重。同时,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据《规划》介绍,新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在经历、教育、经济收入、权益意识和能动性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征,他们对养老的需求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但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不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层次不高、机构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但从目前实际情况上看,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社会资本对养老服务投资积极性不高,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场地选址难、用地难问题日益凸显,民办养老机构融资难、回报周期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制约依然明显。此外,养老机构在建筑、消防、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仍有待提升。成都将绘制养老“关爱地图”养老服务将实现“按图索需”如何解决问题?根据《规划》显示,未来5年,成都明确将从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体系、养老服务发展质量效益、养老服务产业创新融合、养老服务发展要素支撑四个方面发力。其中,在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方面,到年,成都市将力争实现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成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区(市)县至少建成1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新增普惠养老床位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在养老服务发展质量效益方面,到年,成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5%,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55%,95%以上的养老机构将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服务质量综合满意率达到85%以上。在养老服务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到年,成都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和护理等服务将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在养老服务发展要素支撑方面,到年,成都将培训养老服务护理人员4.5万人次,市本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的资金占比≥55%,每千名老年人至少配套1名社会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构养老方面,成都将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现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达标,95%以上的养老机构达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并且,将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纳入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完善养老服务质量监测机制、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养老机构风险防控机制。养老护理员与重度失能老年人配比不低于1:3;养老护理员与中度失能老年人配比不低于1:6;养老护理员与轻度失能及能力完好老年人配比不低于1:10。在居家社区养老方面,成都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家庭照护床位管理系统,建设家庭照护床位张。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将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居住区按照5分钟生活圈设立养老服务站点。同时,成都还将推行老年人巡视探访,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探索实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基本制度,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在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成都将在“十四五”期间,力争新注册养老服务企业不少于家。并且,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资本雄厚、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管理运营高效的大型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兼并、重组以及输出服务技术和品牌等形式,促进跨区域联合和资源共享;鼓励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产业联盟,加强各成员单位间资源整合和相互协作,制定符合市场和创新需求的标准。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1~2家上市养老服务公司。在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