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罗凯燕
险路有了护栏、危墙改头换面、家门口就能养老、晾衣再也不用发愁……近年来,很多居民一觉醒来,常会发现生边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微小变化。而这些平常看似并不打眼的小“小民生”,却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大便利”。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深圳民政系统开展“民生微实事”工作5年多来,已累计实施“民生微实事”超过7万件,项目通过聚焦“民生七有”目标,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险路危墙变高品质“文化长廊”
南山区西丽街道白芒小学很多师生家长和附近居民,对白芒小学门口一段多米的道路都有很深的印象。因为这段“险路危墙”,曾经困扰师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多年,如今摇身一变,竟成了安全、环境双提升的“特色文化宣传阵地”。
“那条路只有两车道,以前路边没护栏,没人行道,路和围墙之间连一个人的踏脚地都没有。孩子们想要去学校,只能走机动车道。”学生家长陈先生说。因担心孩子安全,多年来,他只要有时间,都会尽量去接送,实在来不及,也要一再叮嘱孩子注意安全。
改造前。
改造后。
“除了人车混行以外,路边的围墙也非常残旧,墙上到处是裂缝,墙根长满了青苔,总担心台风暴雨季节这堵老墙会倒下砸到人。”陈先生说。自己陪着孩子,在这条路上走过了三年,每每看到学生们背着书包在车流穿梭,都非常的担心和揪心。陈先生表示,他和一些家长也向学校和社区反应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表示确实存在隐患,也非常理解家长的担忧,会想办法反映和解决。
不久后,好消息传来:西丽街道相关负责人调研后,高度重视该道路的安全问题和环境提升,依托深圳市民政局民生微实事项目,对丽康路至白芒小学段开展环境提升工程。通过在丽康路至白芒小学段先后打造白芒小学特色文化墙、新添人行道栏杆、改造下水道等举措,全面提升学校周边道路环境,保障师生安全。如今,看着孩子们行走在修缮一新,绘制着爱国标语、文明城市创建画作和客家文化的特色宣传文化墙下,一路有白色护栏环绕,人车有序分留的路上,陈先生感到无比安心和欣慰。
各类“小工程”带来大便利
白芒小学周边道路安全和环境的提升,是我市开展民生微事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圳民政系统广泛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在全市各个地方、行业、各个群体中,这类以群众诉求为导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群众带来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微事实工程一直在持续、广泛开展。
受空间限制,有些社区居民无处晾晒衣物,便将花花绿绿、湿漉漉的衣服随处挂在公共设施上,既有安全隐患又影响市容环境。为解决居民晾晒衣物问题,坪山街道推出“让晾衣成为一道风景线”社区规范晾衣民生微实事项目。街道在多个社区和城中村,设置公共晾衣区域,安装公共晾晒架和屋檐晾衣架等,满足居民晾衣需求。据悉,该项目已在坪山行政路片区、坪山社区、和平社区、六联社区等片区落地实施,为片区超过名群众解决晾晒衣物难题。
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深圳市民,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慢性病之一。为引导社区居民对肿瘤风险做到早防早控,将肿瘤早筛预防进行更广泛的普及,龙华区卫健局借助专业优势设计了《龙华居民健康管理之肿瘤风险早筛预防计划》项目,推荐专业机构开展肿瘤风险筛查服务,并借助龙华区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落地实施该项目。截至年11月,项目在龙华区9个社区,进行了落地实施,服务了环卫工人、家庭主妇、中老年人等多类群体,为人进行了健康管理服务,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累计实施“民生微实事”超过7万件
深圳民政系统“民生微实事”工作聚焦“民生七有”目标(指“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居民点菜、政府配菜”的新模式,通过实施工程类、服务类和货物类项目,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真正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广受好评。
据悉,深圳自年下半年开展“民生微实事”工作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70亿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超过7万件。其中,年全年累计实施1.2万件,投入财政资金超13亿元。通过各类“民生微实事”项目落地,切实改善群众衣食住行及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