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ask.bdfyy999.com/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张西流)如今,有很多品牌店因为其商品或服务品质好、有特色而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不过,模仿品牌店的“山寨店”也随之而来,扰乱了市场秩序。“山寨店”的招牌、包装等与品牌店很相似或完全相同,让人难辨真假,导致消费者花了同样的价钱却没享受到同品质的商品和服务。
有调查显示,81.7%的受访者遇到过“山寨店”,表明“山寨”现象在各地较为普遍。
虽说仿制类“山寨”产品并非完全是假冒伪劣,但从技术上说它并无多少创造性。以“山寨手机”为例,其最受人青睐的就是眼花缭乱的外观设计和所谓的“多功能”。有人说这也表现出了一种“创新能力”,而这些所谓的“创新”,其中的核心技术和绝大多数元素是复制而来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种“高仿”而已。有些“山寨”产品虽然在表层功能上有一定的“新颖性”,但是生产和经营“山寨”产品的核心是低成本运营。不少“山寨”业务建立在对品牌企业知识产权的侵扰之上,不仅影响正规厂家的声誉和效益,而且因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也存在缺陷,给消费者带来了烦恼和安全隐患。
当然,“山寨”别人,最终势必会自食其果。比如,曾经以“山寨”洋品牌为生存发展之道的一些企业,在走“改邪归正”、自主创新之路时,却也遭到了国外企业的仿效甚至是“报复”,许多自创的优质品牌被变本加厉地“洋山寨”,吞下了苦果。更为尴尬的是,过去只习惯于“山寨”别人,当自己的产品也被“洋山寨”之后,一些企业却显得茫无头绪,不知道该如何维权、如何挽回损失,更不知道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这种技术活儿,大都只能被动挨打或疲于应付。
可见,“山寨店”频现,当反思知识产权保护。事实上,“山寨”别人和被别人“山寨”,都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从小处讲,损害了他人利益,破坏了经济秩序;从大处讲,丧失了诚信经营的基本底线。因此,首先要做到不“山寨”别人的产品,持续走自主创新之路;其次,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坚决抵制和打击“山寨”行为。特别是有关部门应从保护知识产权角度出发,严把商标注册、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堵住“山寨”品牌流入市场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