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年12月3日下午,应西昌学院邀请,阿卓志鸿首次走进该校,做了主题为“新时代·优秀彝族青年成长分享会”,与师生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摄影世界和一路走来的感触,感恩时代给予的机遇,感恩父母给予的宽容,感恩一路上所遇的种种考验。
阿卓志鸿从自己如何参*、上班到从事艺术摄影后辞职的心路历程开始讲起,和大家分享了摄影对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摄影和彝族人的审美,摄影人对凉山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属性的影响等,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喜好和信仰。
特别是对于摄影传递的社会力量,阿卓志鸿说,现在很多人拍摄凉山,本来人家衣服干干净净的,但是他们为了追求某种视觉冲击力,把别人表现得又脏又苦。他举例说他之前拍摄的布拖有两个挖洋芋的小孩,他们笑得那么天真,看到这一幕,扑面而来的应该是童趣而非贫穷。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凉山以外的摄影师为了在国际大赛获奖而在凉山进行摆拍的现象,他们的作品大多在表现凉山的贫瘠和教育状况的落后。阿卓志鸿谈到,近十年来凉山的教育是有翻天覆地变化的,可以说山村里面修建的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了。很多人在拍摄凉山贫困儿童这个主题时是有些夸大的,他们的这些照片也许可以获得国际大奖,摄影师自己也能够得到所谓的荣誉,但是他们扭曲了事实。
他表示,自己喜欢看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这类摄影大师的作品,因为觉得他们能够通过图片去产生影响、改变现状,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如果是为了名利去拍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人就已经只剩下躯壳了。”
关于阿卓志鸿,重庆商报副总编辑禄兴明的点评可能是多数人的心里话。“彝族青年摄影家阿卓志鸿的作品,很喜欢,因为这些光影的底色,洋溢着一个民族的骨气和一个民族向真向上向美的力量,而决不妥协和退让。”
该分享会在西昌学院南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由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团委学生会,西昌学院深度电影协会主办。
阿卓志鸿是凉山盐源县人,之前从过*,当过老师,在事业单位上过班,受摄影师父亲的影响,后来拿起相机走上了人文摄影之路。(文/图米赢)
来源:凉山新闻网讯
母语的光辉
中国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