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编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京华十五,失吾京华媒头脑 [复制链接]

1#

10月17日,“《京华时报》将并入北京日报集团”的消息开始在媒体圈发酵。

11月7日,《京华时报》刊号确认注销,并于年元旦休刊。

11月12日,京华时报员工转岗启动。首批个岗位(其中,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提供岗位个,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等市属新闻单位提供岗位82个)已开始接受报名,随后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还将提供个岗位供选择。

一时间,有人缅怀,有人痛心,有人无谓。京华多少事,说起来都凝成一声叹息。

《京华时报》今年15岁了,也停在15岁了。

栏目编辑:真高兴

.11.14

全文共个字,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

“北京人自己的报纸”

年,徐一龙走进《京华时报》时,这份报纸已经打开了市场,“在新闻领域基本上是最好的一家”。在京华的这八年,他历任机动部、要闻部、时*部、特稿部主任,见证了京华之兴,也见证了北京地区都市报的发展过程。

次年,非典围城。田乾峰怀揣着做深度报道的愿望准备来到北京,机缘巧合进入了《京华时报》。开始与报社洽谈是阳春三月,却受到非典影响,硬生生等到八月才入职。

他们的选择再正确不过。年,原《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朱德付北上创办京华时报,杀进竞争激烈的纸媒市场。二十一世纪初期,“报纸要做事件性新闻”的概念在北京地区还未明晰,报纸将很多版面做话题。而这份以“北京人自己的报纸”为创刊词的报纸,明确要做事件性新闻、全力以赴投入突发报道。

自此,“报纸要做事件性新闻”的概念开始在北京扎根。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京华时报》凭借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批评类报道,迅速在北京立住了脚跟。

十三年后,在某企业品牌部做策划的田乾峰,在一个成员大多为京华时报前同事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