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编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菌rdquo路漫漫上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菌”路漫漫上下求索

作者:白舒婕文/图

我国食用菌产业繁华光环之下,难掩诸多的不足与隐患。用了短短10多年的时间,赶超欧美,日、韩20年~40年的发展历程,速度有余,整体不足。可以说,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尚存菌种、技术、设备等诸多短板。

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我国食用菌产业该如何取长补短,迎接变革,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整个行业都要思考的现实且棘手的课题。

“把育种握在自己手里”

对于农产品来说,种子是其发展的核心与基础。而食用菌菌种不同于其他农作物的种子,尤其是食用菌栽培种的形成,极易受到外境因素的影响。在育种者程序不规范、稳定性差、特征特性欠详;生产者受利益驱动随意冠名、随意引种串种、种源质量差;栽培者不切实际等诸多因素叠加下,我国菌种产业呈现萎缩状态。

虽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历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客观分析,目前我国工厂化的菌种基本上来自国外菌种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配套工艺技术,尤其是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成套技术和专业化、工业化的核心技术。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表示,近年来虽然食用菌产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是小作坊生产,菌种栽培大多数是三无制种户,自繁自用菌种占30%~50%,导致我国菌种退化的现象日益凸显。“菌种老化、退化是产业发展的大问题,如果不把育种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食用菌产业发展就是‘徒有虚表’。”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勇萍直言不讳地说。

上海农科院副院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员谭琦说,中国食用菌产业要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最大动能。为此,要围绕产业链在资源驯化、品种培育、生产栽培、产品加工等环节,构建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完整创新体系。

谭琦强调:“育种的核心机构是科研机构,但是实际应用者和推广者是食用菌生产企业。因此食用菌企业要和科研单位紧密结合在一起,科研要对接产业的需求,成果要转化成技术,去生产一线为产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补上产业技术的供给短板,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

作为食用菌龙头企业的“掌门”,杨勇萍直言,企业有义务承担起行业领头羊的责任。他透露,前不久公司刚成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研究院,未来要把育种研发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引领我国食用菌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杨勇萍如此承诺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公认的世界食用菌强国之一。我国目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金针菇、蟹味菇、鹿茸菇的菌种绝大部份均从日本引进,日本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菌种、设备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值得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

在本届蘑菇节上,日本食用菌协会技术顾问、Kinokkusu株式会社常务董事木村荣一从菌种保持与性能维持分析了他对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未来发展的看法。“随着工厂化栽培的普及、菌种性能的安定性能对香菇发芽协调性维持的技术越来越被重视。而不是建了工厂,就能出菇!”木村荣一说,出菇的成功条件取决于菌种、设施、机械、技术等多个方面。能否采收高品质的菌种,这一点至关重要。

而解决菌种老化、退化,就是维持菌种的长期稳定性能。“从生理特性而言,菌种在变异快的食用菌菌丝体上‘保存’是很困难的。目前的保存法只是推迟变异或恶劣的速度,并非完美的保存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开发新的菌株保存技术,启动具有同一遗传特性的新菌株开发迫在眉睫。”他强调。

会上,国际蘑菇学会秘书长、美国蓝宝菌种公司副总裁兼技术总监ChirstineSmith分享了菌种生产的新兴趋势——非谷粒菌种。

ChirstineSmith解释说,所谓非谷粒菌种,是把用玉米粒、麦粒、谷子、高粱制作的谷粒菌种经过粉碎机处理而成的菌种。研究发现,黑麦和小米粒中的碳水化合物容易促进木霉的生长,而木霉在谷粒菌种上的产生量与病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而在接种木霉前使用非谷粒菌种,绿霉会不生长。

而且非谷粒种发菌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容易控制,其优势在于发菌早起产生较多热量,可以缩短整个栽培周期或堆肥周期。“随着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的持续走高,高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市场对菌种最迫切的要求。新菌种研发的趋势是使将来的投资生产获得较高的利润,而非谷粒菌种具备这些优势。”ChirstineSmith说,欧洲食用菌种植者和堆肥生产者正在使用非谷粒菌种作为控制病害和提高产量的途径。

此外,如何保护食用菌育种者权益在中国仍是一个难题。而日本食用菌品种权保护十分成功,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对食用菌品种权的保护依据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执行,即运用种苗法进行品种登记,对育种者权利进行保护。食用菌的保护年限为25年,育种者权利还涵盖从属品种及杂交品种。

随着我国工厂化栽培的发展,品种权意识的加强,中国食用菌菌种将逐步走向正规。

“智”造中国食用菌工厂化

当“互联网+”的东风吹来,当“中国制造”的战略打响,将为身处转型升级的中国食用菌产业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机遇。

由于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起步较晚,工厂化企业大部分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目前,多采用国内组装配套设备和引进国外设备相结合,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半自动化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成为食用菌产业的强力驱动引擎,通过促进环境优化控制,人工智能应用,工厂化技术,产品安全溯源、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有望使食用菌产业在多元化的发展中升级提速。

“在大数据时代,食用菌生产数据化、智能化是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全球顶级电工企业的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OEM行业总监王新华这样预测道。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常用的设施主要有日光温室、各类塑料棚,以及为了利于控温控湿,一些北方地区建造的半地下菌菇棚。在一些发达地区,大型人工气候式生产和智能工厂化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建立了许多示范工程基地。

在王新华看来,工业“智”造,简单来说就是“透明+融合”。以金针菇生产为例,“透明”主要体现在,生产销售上从接收订单到生产加工过程、再到销售环节等全过程的数据化,企业管理上从产品研发、能源运营、工厂运营到资产运营等每个流程实现数字化服务。每个环节的数据采集都会最终汇聚到云端,生成实时数据,可使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安全溯源能力得到更大提升。“推动产业升级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以新的生产方式获得竞争优势及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对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义正是如此。”王新华说,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食用菌环境精准控制,应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智能工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我国食用菌产业长期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学习和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未来向更高水平的全过程生产机械化、控制自动化和信息集成化生产模式发展。

(编辑:中国商务新闻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