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商贸服务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经受住了风浪考验,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流通方式创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胡剑萍在12月11日举办的“向祖国报告——全国商业领域庆祝新中国70华诞和第七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上表示,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城市消费、乡村消费和服务消费等方面工作,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据介绍,70年来,我国商贸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年和年明显提升,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立足职能定位,服务生产、扩大消费,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国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重点开展了六方面的工作:一是牵头制定国内市场发展战略和规划,二是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市场协调发展,三是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四是推进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和转型升级,五是全链条管理汽车流通,六是不断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胡剑萍说道。
70年来,我国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流通渠道不断拓宽。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对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和个体经营户数超过万,是年的近20倍,年均增长约5%。另外,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由年的个增长至年的个,摊位数由万个增长至万个,营业面积由万平方米增长至近3亿平方米,年均分别增长1.9%、2.3%和7.3%。
同时,消费结构转型调整,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服务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年的20%左右增加到年的52.2%。
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商业模式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国家对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网上零售持续扩容,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2.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亿元,比年增长2.2倍。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亿元,增长1.9倍,年均增速约3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8.4%,比年提高9.6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由年的27.5%提升至年的45.2%,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拉动由年的3.3个百分点提升至年的4.1个百分点。
此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商业扶贫成效显著。自年以来,商务部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支持了个县市,实现了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农村电商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农村发展面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农产品卖不出、卖不远、卖不好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社会矛盾发生转化的大背景下,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加强全球经济风险防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剑萍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重点抓好城市消费、乡村消费和服务消费三方面工作,发挥近14亿人口大市场的巨大优势,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在城市消费方面,将加快改造提升,发展连锁便民店,改造菜市场便民商业网点;在乡村消费方面,着力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畅通双向流通渠道,继续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构建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在服务消费方面,在增加供给上下功夫,优化文化、旅游、养老等服务供给,发展现代供应链,强化市场监管,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商业文化。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促进商业消费的*策措施,推动商贸服务业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