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编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徐志摩嫡孙来蓉验收定制作品接受成都商 [复制链接]

1#

▲高小华受托创作的《徐志摩和他的朋友》即将完成

“这幅作品真正打动我的是,在我祖父生活中出现的人,都出现在了这张作品里,让我感觉我们是在重建他的历史。”

这件作品

一开始就是“私人定制”

“高先生,我到楼下了,可行李太多,能不能叫你的朋友下来帮一下忙?”打电话给艺术家高小华的男人叫徐善曾,71岁,他这次来成都,是为了看一件大作,他的祖父是这件作品的主角:徐志摩。徐志摩和张幼仪育有两子,大儿子徐积锴,次子徐德生四岁不到即夭折。徐积锴育有四个孩子,徐善曾是徐志摩的独孙。

作品《徐志摩和他的朋友》从构思到现在,高小华花了四年时间。三联作的布面油画上,泰戈尔、胡适、梁启超、徐悲鸿、沈从文、鲁迅、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些人物栩栩如生,不动声色地揭示着徐志摩的一生。“画中三个女性人物,张幼仪,蓝色,沉静;陆小曼,粉色,浪漫梦幻;林徽因我上了淡淡的*色。”三联作的布局,源于中国传统屏风,又像一扇烟尘之门被折推开阖,“第二层考虑是三联作好拿,叠起来正好是一个方块,方便国际托运。”高小华介绍道。

前几年,徐善曾看到一部关于高小华的专题片,其中就有他创作《周恩来和他的朋友》这幅历史人物群像的介绍。当徐善曾想到要用一件作品来完成他心目中徐志摩形象和交际圈的重构时,他想到了高小华。年,他带着夫人和女儿来了成都,年夏天,徐高二人又在美国见面商量创作。这次,徐善曾是特意借徐志摩诞辰周年参加系列纪念活动之机,折道成都,“验收”这件大作的。

这件作品一开始就是徐善曾的“私人定制”,“很美,一切都按照我的预料,太棒了,背景是不是要加一些颜色?”高小华想了想,“我会慎重考虑你的建议。比如有一些淡金色,回忆感,像时间做旧。”

高小华计划在今年夏天完成这幅作品。

张幼仪,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徐善曾的祖母

陆小曼,诗人、作家、舞蹈家及上流社会人士

胡亚光、张大千合作

徐志摩肖像画首次曝光

关于这幅画的构思,徐善曾和高小华讨论了很久。徐善曾认为,徐志摩的四大导师是梁启超、卢素、狄更生、泰戈尔,“这是我在有关祖母的回忆录中看到的。”画上肯定不能少。高小华则表示,“我把他的父亲、叔叔放到了画上。这是对内容和画面的考虑,我觉得全是死板的成年人在画面上,不好看,有些小孩,会让画面好一点。”。

徐善曾向高小华提供了数百张独家照片和资料,人物越加越多。“我考虑还是要把林徽因、陆小曼放进去。他也同意,说‘这也是历史’。”这个可爱的理科博士老头给高小华发了近百封邮件,详细提供徐志摩“朋友圈”人物的生卒年月、各个年代的照片,与徐志摩的关系远近等。“画面上每个人的形象和位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出来的。”

徐善曾交给高小华一本《ChasingTheModern》,这本由家人撰写的徐志摩传记,是徐善曾走遍8个国家,执笔2年完成的,将于8月问世,“中文版还没找到合适的出版商。”

作为一名工程学博士,一句中文不会说的徐善曾,想要在浩如烟海的徐志摩文字档案里逡巡搜罗并分拣出客观的表述,难度很大。“我的祖父对后来读者的影响不止其作品,他的生活方式也对身边的人甚至当代人有深远影响。”

这本书封面上的徐志摩肖像,是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在年,委托画家胡亚光和张大千合作完成的。胡亚光完成了徐志摩的脸部,张大千则负责画出他的衣着。这幅肖像由徐志摩家人珍藏,这也是它的首次曝光。

徐志摩在江西庐山

徐志摩在克拉克学院,这是他学习历史和取得最高荣誉的地方

作品完成后将制作复制品

向公众展出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刻有徐志摩诗句的纪念碑,年被立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河畔的石桥边,永久纪念这位诗人。从年开始,剑桥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以徐志摩为名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展示徐志摩的生活场景和诗作。徐善曾每年都去。

“之前我从未向外界透露过,但我希望高小华先生完成之后,会制作三或四份复制品,一份给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一份给海宁徐志摩博物馆,一份给台北或香港,现在还不确定。原作由我自己保存。我对这件作品很满意,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似乎原景再现,我知道这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完成。大概三周前,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来洛杉矶访问,晚餐时,我提起希望捐赠一份复制品,麦克法兰当即表示欢迎,并表示每周剑桥都会迎来中国观众和学者的参观访问,届时会将该画作展览出来。”

徐善曾还补充说,剑桥大学对徐志摩十分看重,周年校庆时,曾选出了“十五佳校友”,其中既包括达尔文也包括徐志摩。“其实我很清楚徐志摩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我知道他是中国文学上不可多得的奇才。虽然他去世快90年了,但仍被人们纪念。我现在依然经常读祖父的诗集,虽然有人说他的诗有些消极,或者说不够积极,但那是他爱情中的一部分。”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谢礼恒实习生曾培华

编辑敬玲燕

■他的一生,有太多戏剧性成分

对祖父徐志摩的印象?

徐善曾: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和时代一样复杂。他也是个浪漫的人,假如徐志摩没有经历那些大的人生变故,他的作品不会这么好。他的一生有太多戏剧性成分,太多故事发生。

对祖母张幼仪的印象?

徐善曾:我小时候对祖母的感觉像母亲一样慈爱,我和姐姐的童年都是和祖母度过的。一方面,她对祖父的种种有谈论的兴趣,会讲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为什么有些事会演变出最后的结局。但另一方面,她也接受既成事实。我必须很谨慎地说,她不一定%原谅了徐志摩。这一点很重要。

对林徽因的印象?

徐善曾:在我记忆中,祖母并没有经常提起她。林徽因是一个很优雅得体,并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在之后的生活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人都是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我认为她只是一个徐志摩没有实现的梦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女人的出现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我无法说出哪一首诗是写给谁的,但是我相信有文献记载。在我大概2岁的时候,林徽因曾请求医院看她,也许我真的见过她,但现在已完全不记得了。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一个病重的女人会要见徐志摩的子孙,在我看来,这或许是她对徐志摩还有着一种感情,她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希望看到传承了徐志摩血脉的后代。

如何评价陆小曼?

徐善曾:唉,我很难对没有见过的人进行评判。我对陆小曼的了解也仅限于报纸、书籍等,虽然她的部分选择确实伤害到了徐志摩,但总的来说,她还是帮助了徐志摩很多,尤其是在生命的后半段。

愿我说的这些,能偶尔激起各位阅读徐志摩的兴趣

徐志摩的独孙徐善曾先生

据说人都有寻根问祖之本能:探寻与祖先共同拥有的生命特点,感受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如何生活,了解那些特殊的天赋和深刻的缺陷。如果进化论能告诉我们一切,那么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就存在于我们的DNA中,他们的性情、精神和身体特点也影响着我们。了解祖先即是了解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了解自己祖先的内在驱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一直以来对我的祖父徐志摩抱有好奇心。

作为一位来自上海移民家庭的孩子,我在纽约皇后区的一座不大的房子里长大。房子的餐厅里挂着一幅祖父年代的照片,我曾经无数次从它面前走过。照片上,他穿着普通的丝质立领夹克,戴着圆眼镜,这与我每天穿T恤和牛仔裤不同。作为一名诗人、知识分子,他与我的工程师父亲或我截然不同。有时,我会在照片前驻足,想象镜框里的人和我聊天。

直到我成为一名密歇根大学工程学学生(那时这所大学少有中国学生)后,我才意识到祖父的精神遗产对我的影响。一次,一个大学朋友捡到一张传单,讲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东方语言系教授白芝,最近在校园里做了一次关于徐志摩和英国著名诗人托马斯·哈代之间关系的演讲。当看到上面的中文名时,朋友开玩笑说,“嘿,他是不是你亲戚?”这个小插曲也成为我寻访祖父如何成为一个中国诗人埋下了伏笔。

踏上探索之旅,我走了8个国家,采访到无数学者、作家,我的家庭成员、熟人,还有徐志摩的朋友的后人。阅读了大量关于他的论文、文章和书籍。有幸同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数个名校的东方文学系教授做了深入探讨。我感触很深的是,透过剑桥大学享有盛誉的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的办公室和剑桥国王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那间小教堂的屋顶,英格兰斯旺西破旧的小屋乌云密布,徐志摩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我的奶奶张幼仪),曾在那里度过了困厄不快的几个月。还曾在附近一个俱乐部喝过茶,这座俱乐部是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以我爷爷的名字命名的。我还到过徐志摩生命终点的山脚下——年,两名中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载着他,撞向了开山。他和两名机师全部遇难。

徐志摩生活的也许是最混乱和充满变数的时代。20世纪初,中国人决意穿越国界,放眼看世界。国家的精英们开始以西方的视角来积极探索社会习俗、结构,并思考着将西方思想融入中华文化。在我多年的研究中,我发现了许多徐志摩作为作家和社会先锋的天赋,也见到了更多震惊与失望——关于他的性格与选择,关于他如何对待最亲密的人……总的来说,我在努力细致地描绘一名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中国文学和社会进程的人,他的激进有时甚至影响到了祖国,他的作品完全展现出了他的激情、多面的人格和矛盾的视角。如果要我用简单一句话来概括祖父的一生,我会说:他同他所处的时代一样复杂。

但愿我说这些能偶尔激起各位阅读徐志摩的兴趣,并像一个世纪以来许多中国读者一样,充分享受他的诗歌。□徐善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