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资本充足率之“渴”,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继续启用各种工具“花式补血”缓释压力。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开年至今共有11家上市银行通过定增、可转债、优先股等方式进行融资,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发行日计算,今年以来截至年7月30日,上市银行板块总融资规模金额超亿元,再加上中行、工行等5家上市银行成功发行的亿元永续债,上市银行年内总融资规模金额已超过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在经济周期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消耗会由于坏账等原因加快,未来银行“补血”潮或将持续。
总融资规模超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开年至今已有包括杭州银行、郑州银行、南京银行在内的3家A股上市银行通过定增进行大规模融资,总融资额超亿元。从募集资金的用途上看,3家商业银行均表示将募集来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7月29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数量不超8亿股,募资不超72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7月17日,回A仅10个月的郑州银行再抛出融资方案,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10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3家银行中募集资金额度最高的是南京银行,5月21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6.96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亿元。南京银行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支持该行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除了上述银行外,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也均有融资需求。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发行日计算,今年以来截至年7月30日,上市银行板块总融资规模已达到.6亿元。从融资发行方式上看,主要包括首发、可转债、优先股等形式。其中西安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为首发募资。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为优先股方式,此外,平安银行、江苏银行、中信银行为发行可转债。从融资规模上看,中国银行融资规模最大为亿元,排名二三位的银行为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亿元以及亿元。
从当前银行密集“补血”来看,是银行对流动性供给有一定的担忧。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周期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消耗会由于坏账等原因加快,所以补充的要求就会格外强烈,未来银行“补血”潮或将持续。
“补血”工具扩容
银行做生意也要“本钱”,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今年以来,银行业整体资本水平承压。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5%,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2%,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8%,与上年末持平。
而银行密集补充资本金的背后也是政策的利好支持。去年12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提出,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今年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单亿元银行永续债,提振市场信心。据中国货币网披露的信息显示,截止7月29日,已有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在内的5家商业银行成功发行永续债,总发行金额达亿元。
对商业银行资本承压的原因,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对银行而言,资本补充是一项常规工作,因为银行的业务发展、规模扩张,本来就会消耗一定的资本金。在经济周期相对较弱的情况下,资本金的消耗会由于坏账等原因加快,所以补充的要求就会格外强烈。
研究多渠道资本补充工具
作为银行中的“佼佼者”,上市银行尚且面临资本金补充压力,那么,对于非上市银行来说,拓宽融资渠道更是难上加难。
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目前,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一方面因为核销不良贷款、增加拨备计提等使银行通过资本公积补充资本受到约束,另一方面金融监管加强使表外业务回表增加了银行资本消耗,因此,银行需要更多地通过外源性融资补充资本,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监管也开始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银保监会、证监会近日修订了《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一级资本的指导意见》,删除了关于非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应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票的要求,为非上市中小银行以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打开了通道。
“金融管理部门应继续努力,统筹协调,加强对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一方面,对于主业突出、发展稳健的中小银行,不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应优先批准其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公开上市;另一方面,除永续债之外,还可以继续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等,并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发行门槛,增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