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刚刚复印了一本《贺淸麓先生年谱》(般阳门人孙迺琨重编,於陵后学石熙祚校刊,潜修学舍藏书),还没有读完,就收到了咸阳刘平望兄关于贺复斋和刘古愚的文章。刘古愚与贺复斋,两人一尊王学,一宗程朱,各立门户,交往疑当有限。然刘平望先生在二人有限的交往中,钩沉出趣味无穷的交集故事,读完后自感受益匪浅,自知“独乐乐不如乐陶陶”,故征得刘兄同意,发布于“行走在乾县”公众平台,与大家共同学习。
刘古愚与贺复斋
刘平望
关中素以文风纯正、圣贤辈出而闻名,在祖国西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北宋时期,横渠先生张载开关学之先河,被誉为关学鼻祖,经明代关中学人王恕、吕柟、马理等交相研习,蔚成以宏道书院为阵地的“三原学派”。清末刘古愚、贺复斋、朱佛光等人堪称学界泰斗,为西北各省培养了大批**人才。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在《我的青年时期》中回忆道:“陕西提倡新学最力而又最彻底的,当推三原朱佛光先生”,又说:“那时关中学者有两大系:一为三原贺复斋先生(瑞麟)为理学家之领袖;一为咸阳刘古愚先生(光蕡)为经学家之领袖”。刘古愚先生虽是咸阳人,却久客三原、泾阳县城及醴泉烟霞,在陕甘味经书院执鞭数十载,并创设励学斋,广泛吸收农工商子弟入斋研习新学,同时遍设乡学,普及民众教育,学风提倡无门第之分,无贫寒之别,刊书课士,名噪一时。三原贺复斋先生以理学为宗,是清末关学研究的一面旗帜,又在鲁桥峪口山创建清麓书院,并刊印《清麓丛书》,后来更是长期担任正谊书院山长,使关中礼学思想得以兴盛延续。贺先生治学之余且精于书道,其楷书结构严谨,行草运笔浑厚,遗墨流传关中。
刘古愚(~)名光蕡,字焕唐、贻直,号古愚、复豳学舍主人、烟霞老叟等,以号行世,世称“古愚先生”。陕西清末思想家、教育家,先后主讲陕甘味经书院、崇实书院,曾“临讲本邑宏道书院”,年受聘为甘肃高等学堂总教习。其学说体用兼备,巍然为清季大儒。其终生践行教育事业,为西北培养了一千多名既有爱国思想,又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于右任、张季鸾、杨松轩、张鹏一、郭希仁、王典章、陈涛、吴建寅、吴建常、张元勋等皆为佼佼者。刘古愚曾被梁启超誉为“关学后镇”。康有为赞其“海内耆儒,为时领袖”;戊戌*变时率陕西仁士与康梁新*作桴鼓之应,后人有南康北刘之誉。
贺复斋(—)名瑞麟,字角生,号复斋,陕西三原人。早年屡试不第,遂绝意于科举,本着“居敬穷理”的精神,致力于程朱理学的研究与弘扬。曾整理刊刻了大量理学著作,先后主讲于学古、正谊书院,从学者众。著有《清麓文集》《清麓丛书》《朱子信好录》等。书法清健可喜。
两先生均崇尚理学,为清末关学重要人物,以课士刊书为己任,笃行教化育人之业,名重一方。复斋先生重修身修心,要在移风易俗。古愚先生提倡实业救国,偏于经济。多年来,笔者搜集有关刘古愚及门生的相关资料,间获两先生之交集掌故,与大家分享。
其一,据《王典章年谱》记载:清同治六年丁卯()“刘古愚与好友王晦伯(王典章之兄)谒贺复斋先生于三原学古书院”。时年刘古愚二十五岁,在关中书院肄业,与好友赴三原拜谒贺复斋先生问学,据厚厂先生博文:贺复斋弟子石碓记于“清麓遗事”曰:咸阳刘焕唐见先生于学古书院,问:“不教人学举业,何也?”先生曰:“程子说:不患妨功,惟患夺志;某正患妨功耳”,此处程子当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颐曾说“或谓科举事业夺人之功,是不然。且一月之中十日为举业,余日足可为学,然人不志于此,必志于彼,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这也许就是关中三原学派重视理学,而轻于仕途之因素之一,刘古愚也有“房低盖、地少种。只读书,勿应考”的家训,传播一方。
其二,贺复斋先生与长安柏子俊先生为挚友,据兴平张元勋编《贺复斋年谱》:光绪九年癸未()复斋六十六岁,访柏子俊先生于味经书院,子俊主讲味经,恳撰书学堂楹联语,先生题长联:
讲肆临周京,棫朴作人,看今日多士群居,可否不愧誉髦,泾之水,峩之山,直與全秦振风气。
横渠启关学,洙泗相传,愿诸生奋心独往,断当力崇礼教,愚求砭,顽求订,好为吾道溯渊源。
清同治六年()钦差大臣左宗棠督师入关,知柏子俊识略过人,辟参谋*师,柏氏请贺复斋先生为左宗棠书联:
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
光绪十七年辛卯()柏子俊病殁长安冯籍村,刘古愚撰墓志铭,贺复斋书丹,志石共八方,现存西安市长安区文管会。
其三,年11月,笔者在咸阳周陵文管所见到“断臂遗风”牌匾一幅,匾长2.51米,宽1.26米,厚0.04米,“断臂遗风”四字占居右半部,字体雄健苍劲,为刀刻上匾,其后缀跋文丹书小字近字,匾上大多数文字金漆脱落,字难辨认,录文见《民国咸阳县志》第页,撰文刘古愚,书者贺复斋。该匾赠予周公七十九代孙姬连壁妻董氏,匾下部恭列二十九位敬匾人名目,贺瑞麟、柏景伟、刘光蕡等,第二十八位是翰林宋伯鲁。刘古愚与柏子俊志同道合,交游甚好,咸阳李寅亦豪士,有经世之才,三人遂“订昆弟交”,“二人对柏子俊均事以兄礼,以气节互砥砺”。
其四,《阎久庵墓表》图见《户县碑刻》页,录文见页。撰文刘古愚,书丹贺复斋,这是刘古愚、贺复斋两位关学大家分任撰稿、书丹的又一通碑刻,二人珠璧一事,殊为难能,弥足珍贵,阎久庵之孙阎维翰为贺复斋先生弟子,同时也是刘古愚弟子户县籍姚健的弟子。刘古愚为姚健父撰《姚孝先墓志铭》,篇首曰:“户县大王镇姚生健从予于味经,质性纯笃,讷于言词,壬寅秋使弟子阎生维翰以其父孝先翁讳世学状来索铭。”
据年3月24日王民权先生《阎久庵墓表的撰书时间》一文,墓表立石的时间,碑文并未显示,该墓表刘古愚撰文时间为光绪癸巳孟冬朔,即年10月初,书丹、立碑肯定在此之后。据张元勋所编《贺复斋年谱》,复斋先生卒于同年秋9月5日辰时,即刘古愚撰文时复斋先生已经去世一月余,如此看来,伪书是大概率了。但在笔者看来,造假也未必如是。阎维翰曾受多位理学家之教诲,为一方名士,想必不大可能伪造之。
按:该文初刊《陕西地方志》年04期,总第期,感谢编辑及张世民老师斧正。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刘平望,生于年9月,陕西咸阳人,号存诚堂主人。陕西省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会员,有散文、诗歌散见《华商报》《咸阳日报》等。主编《天阁村志》《刘古愚寻真》。
平台编辑:刘立*,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自知无所愧。
展示生活中的美好,记录生命历程的每一次真实,每一份感动,这里是“行走在乾县”,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