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聂灿通讯员陈蓉
9月25日,深圳原创之声第一期——“纪录片《野性都市》背后的故事”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开启。活动特邀纪录片《野性都市》主创团队,在中心书城北区台阶广场,与读者面对面分享镜头背后的故事。
深圳原创之声由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运营分公司承办。活动预热阶段,现场播放深圳自然故事系列纪录片——《野性都市》。这部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开播的佳作,展示了深圳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在这座城市里,不仅有钢筋水泥筑建的高楼大厦,还有数千种生命编织的自然生态链。你能看到红树林里琵鹭归来,也能看到华侨城湿地的豹猫一家。《野性都市》主创团队用细致的镜头记录下深圳野性自然、恣意蓬勃的一面,将大自然中奇遇与精彩通过视频的形式传递给观众。
活动现场,方向生态总经理,纪录片制片人郭倩担任主持嘉宾,她与特邀嘉宾、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纪录片导演张睿娇、科普作家、《野性都市》科学顾问严莹、《野性都市》分集导演、摄影师罗亚琴展开对谈,分享鲜为人知的拍摄故事。
“对于自然的科学观察者来说,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郭倩表示,纪录片《野性都市》主要选了深圳三个非常典型的生境:深圳湾,即《湾区庇护所》、《海岛食堂》和《郊野秀场》,她说:“三集共有五位导演,三位主摄影师和七位助理摄影师。尤其值得感谢的是纪录片的总策划、总顾问南兆旭老师。”
张睿娇表示,深圳是处在东亚到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徙线路的正中间,每一年都有东亚迁徙的候鸟来到深圳湾过冬,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给他们提供食物的场所,“深圳湾有海洋、滩涂有红树林,有非常多样的生境,可以说,生物跟人类的关系是彼此独立但又联系非常密切。”
“深圳究竟有多野?就我的感受而言,就像老鼠掉到米缸里。”严莹介绍说,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在深圳,高等植物一共有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植物有16种,“而深圳的动物种类,粗略估计至少在3万多以上,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现。”
严莹表示,《野性都市》的第一集,里面有很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都会来深圳湾,全国数量就多只,但在深圳市中心每年都可以看到这些很奇特的野生动物;其次,白胸翡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深圳湾也可以经常看到,“通过《野性都市》纪录片,你会看到之前没有发现过的一些自然现象和深圳的一些野性之美。”
罗亚琴坦言,拍纪录片是自己与世界沟通的一个方式。尤其是拍候鸟,要蹲守,要看潮位,每天的拍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天蒙蒙亮的时候,有时候是傍晚,天色擦黑,甚至深夜也有拍摄。拍摄过程也有苦有乐,有喜有悲,尤其是遇到小生物受伤,就会引发我的思考:当我们遇到一些生活的困难的时候,该如何面对?”
活动尾声,郭倩表示,整个纪录片团队会持续记录和跟踪深圳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现在拍了深圳湾《湾区庇护所》、《海岛食堂》、《郊野秀场》,未来还会拍社区公园、河流,会持续的记录深圳的自然生态,记录大家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