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王立芳)又是一年秋招时节。届毕业生刚刚正式迈入工作岗位,届准毕业生就已经开始求职了。投简历、笔试、面试、预录用......这期间,伴随着高校毕业生们的,除了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场景与身份转换,还有求职过程中的困惑与焦虑。
求职季焦虑多
对于届准毕业生张蕾来说,年秋季招聘季是从9月10日开始的。这一天,她投出了第一封求职简历。张蕾本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的管理学专业,又被保送到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读法律硕士。
“我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行业内,除了律所和公司法务,我还投了互联网公司、会计事务所以及咨询公司。国企、外企都有涉及,岗位是人力资源、运营、审计、行政等。我的想法是,如果只找法律类工作,好像本科白念了一样。”张蕾对中国商报记者说。
虽然双重专业背景给了张蕾更多的职业选择余地,但她的求职焦虑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一方面,我比较倾向互联网行业,因为薪水高,发展空间大;另一方面,我又想拿到北京户口,可是互联网行业基本不提供户口,我又对给户口的工作的薪酬不太满意,这让我非常纠结。”张蕾告诉记者。
“我求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眼高手低。虽然我的学校不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但也是‘双一流’高校,普通的公司和岗位我看不上,好一点公司大家又都争着去,竞争压力很大。”张蕾对记者分析自己的心理。
没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眼高手低的求职心理困惑,这是自身原因引发的焦虑,此外,张蕾还遇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困扰。“我曾经参加过一家企业的校园宣讲会,岗位要求是男女不限,但招聘方现场筛简历时,七个投简历的男生都过了,女生却一个没过,而且企业筛简历的时间特别短,感觉就是看一下性别。”张蕾怀疑这家企业存在性别歧视,因此感到很受挫。
与拥有重点高校学历的张蕾不同,李鑫的求职焦虑来自于自身学历太低。即将从北京某职业院校计算机系毕业的他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对找到好工作很没信心,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很火,但学历要求将他挡在不少心仪岗位前。“很多职位的要求都是本科起步,所以我打算再读一个本科。”李鑫说。
而最让届毕业生刘琳焦虑的是她的非应届毕业生的身份。由于一心备战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级公务员考试,刘琳错过了去年的秋招和今年初的春招。公务员考试未能通过,刘琳只能加入到届毕业生的求职大军中。“我的身份夹在其中非常尴尬,想参加校招,可几乎所有公司的校招岗位都注明只招届毕业生,参加社招我又没有工作经验。”刘琳对中国商报记者说。
一位在北京某民办大学就业创业办公室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焦虑无外乎几个类型:拿不准毕业留京还是回老家,不想从事本专业工作又不敢贸然转行以及在选择户口还是选择高薪之间犹豫不决。
“总体上看,迷茫是毕业生求职时的常态,以学生们现在的人生经验来说,大部分人还未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遇到选择的时候很容易举棋不定,这是求职者都会经历的‘阵痛’。”该指导老师建议,应届毕业生要首先明确求职方向和求职诉求,其次要对自己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对自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了解。
政策发力促就业
求职、就业究竟难不难?毕业后户口、档案怎么处理?如何寻求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帮助?面对求职就业遇到困惑的高校毕业生,相关部门采用各种方法,指导毕业生获取公共就业服务。
记者日前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官方网站了解到,人社部专门推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公开课,邀请业内专家通过视频短片进行讲解答疑,助力毕业生顺利走向职场。指导课程内容包括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就业服务与信息获取、就业流程与手续办理三个方面,让毕业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就业市场状况和国家优惠政策,掌握求职方法,熟悉就业手续,为求职、就业做好充足准备。目前已上线的课程为防范求职陷阱与介绍毕业流程。
对于像刘琳这种错过应届求职的毕业生,人社部也实施了多项举措为其提供就业服务。记者从人社部获悉,针对届高校毕业生离校集中求职,人社部门在今年7-9月开展稳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以“服务解忧促就业指导关爱助发展”为主题,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集中帮扶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
在地方层面,各省份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需求,提供岗位信息,推荐适合的就业服务项目。辽宁、黑龙江、青海、宁夏等地密集举办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陕西组织就业见习专场对接活动;广西开展网上就业创业指导直播;新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