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7月23日,在支付宝联合北京日报主办的全国首个针对银发群体的沉浸式防骗展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提及了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问题,尤其是有不少老年人受到侵害。
手机里超过半数是诈骗短信、害怕操作失误导致财产受损不敢使用App,健康码无法展示出行不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但老年人面对数字化“不会用”、“不敢用”的担忧愈发凸显。
针对老年人群的诈骗情况节节攀升,如何帮助其搭建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又该如何帮助其避开电信网络诈骗?沉浸式防骗展上,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指出,帮助老年群体更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可通过新方法、新技术展示诈骗的手法和案例,让老年人朋友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骗子的真实面目,遇到类似的案例提高警惕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在此次沉浸式防骗展上,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发现,名为“当案馆”的展览里,通过电话原音再现了近百种各类骗术,例如送鸡蛋推销保健品、以超高收益为由骗取投资打款等;另外“网络资料室”上,各类骗术被打在了“公屏”上,其中就有老人最容易遇到的购买虚假保健品、杀猪盘、冒充公检法、股票牛股推荐等。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展上有不少老年人群至现场参观,并了解到了最新骗局。
“现在很多电信网络诈骗真是花样百出、无孔不入,尤其是针对我们老年人。”一位正在体验“叫醒热线”的老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为我们对现在很多技术名词、科技手段都有点陌生,对诈骗手段的了解也比较欠缺,很多知识也不了解,因此很容易就被诈骗分子趁虚而入。我觉得能有这种防骗展是非常好的,后续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对诈骗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另外可以深入到社区,让更多人老年人知晓。”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沉浸式防骗展外,目前以支付宝发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蓝马甲”志愿行动,也正在通过“社区讲座+驻点答疑”的模式,让老年人通过讲座了解最新骗局、通用型手机操作知识。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发现,针对老人“易遗忘”的特点,该行动每周都有志愿者在固定社区上岗,老人有疑问随时可来。首批社区驻点为丰台、海淀、东城、昌平的17个社区。除了北京,蓝马甲已在全国服务超过10万人次,覆盖全国23个城市余社区,包括上海、广州、南京等多地均有试点。
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处长说到,电信诈骗是一种可防控的犯罪,事前预防比事后打击更重要,尤其不能忽视老年群体。在他看来,数字化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属,老年人更有享受数字化便利生活的权利,全社会的关爱与帮扶有效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的生活,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远离诈骗陷阱,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使反诈宣传工作更加地入脑入心,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更能远离诈骗,安度晚年,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胡宏伟认为,弥合数字鸿沟,需要全社会都“动起来”,数字化背后也更需人文温度。“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数字鸿沟,过去可能是不会用电视、不会用iptv,现在则是智能手机。”他说,不仅要从硬件上降低使用难度、科技上提升使用安全,同时也要在软服务上加强指导,让老人有人可寻、有人可问,或成为缩小数字鸿沟的新解法。
“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应当普惠全体公民,不应将占据人口比重18%的老年人排除在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刘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科技企业提前积极进行“适老”行动,也能有助于社会积极应对老龄化。
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