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达
年出生,泰顺县筱村镇人,现任泰顺县筱村镇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会长,年与温州商报推出的首届“百名爱心人士结对百名贫困单亲儿童”助学活动结缘。10年来,他每年参与寻访,经他手成功得到结对的孩子共位,不少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说起我与商报的故事,还真是有点机缘巧合。年4月,我们泰顺筱村镇成立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我是其中一分子,当时我们商议对镇里的12名失亲的贫困儿童进行帮扶,大家你元,我50元,凑了多元钱,给他们买了书包、课外书、牛奶、面包等学习和生活用品。
第一笔费用落实了,开学后这些孩子马上面临着交伙食费、学杂费等问题。正发愁时,一天我在家翻阅当年刚订阅的《温州商报》,一则结对助学活动的新闻让我欣喜若狂。商报的活动是对山区贫困单亲家庭孩子,通过社会的力量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象正好和我们不谋为合。我立即拨通报社热线,得到了“不仅今年办,还要年年办”的明确回复。
年8月底,筱村镇的12名孩子来到市区松台山参加结对仪式,从一位位爱心人士手里接过结对款。当不少爱心人士问我还有没有贫困孩子需要结对时,我瞬间感受到媒体传播的力量。年,我通过镇里和自己寻访,推荐30多位贫困单亲家庭儿童给商报,经审核均符合结对条件。最后,这么多孩子全部成功结对。
年开始,我不再依靠镇里提供名单,而是自己挨家挨户去寻访贫困家庭的孩子。我骑着摩托车穿梭在筱村镇十几个村庄,也会到隔壁泗溪镇。随着结对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些贫困家庭主动上门寻求帮助,无论是上门还是我自己寻访的,我都要亲自到他家里核实。记者们都说:“老吴推荐的都错不了。”因为跋山涉水、走街串巷,我已经骑坏了四辆摩托车,现在骑的是第五辆。
因为要经常外出寻访,我经营的牙科小诊所不得不关门。即便这样我仍然觉得,这十年跟着商报一起做公益,我收获的要比失去的多得多。比如,因为我做公益,大家都喊我“吴老师”。十年间,我通过商报的活动成功结对了个孩子,他们有的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的还在读大学,每每他们来看我时,他们身上脱胎换骨的变化震撼了我。单亲孩子雷筱丽(化名)是其中一个,如今她住上了新房,上了大学,还在大学里勤工俭学。每年她都会提着水果来看我,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十年的公益路让我收获了许多荣誉和感动,如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温州十佳最美志愿者等。最近有人问我:“你今年70多岁了,还要继续做公益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只有一直帮助别人,我活得才快乐。感恩商报让我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公益人,未来我和商报的缘分还会一直延续。
泰顺门户网新媒体中心综合编辑
来源丨温州商报
编辑丨两年
审核丨陈宝法、陈道鹏
爆料,营销策划,广告合作(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