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由雅昌文化集团策划,并联合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共同发起的「LIVE!制书实话」系列直播公开课,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推出了特别策划“书山有路”——线下论坛与书籍特展。
活动当天,徐冰、吕敬人、万捷、祝君波等15位文化大咖齐聚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雅昌艺术中心,围绕“书籍”,发起了三场关于“文化与尊严”、“文化与交流”、“文化与传承”的论坛对话,并进行了线下与线上的实时直播,共有超过10万名线上网友通过B站“雅昌文化”直播间(房间号:),与论坛三地现场的两百余位观众一起“云端相会”,共同观看了全天三场历时总计7.5个小时的直播,与三地嘉宾实话制书,共攀书山!
北京:从艺术家手制书读懂文化尊严
当天上午,在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举办的“从艺术家手制书读懂文化尊严”论坛上,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艺术家?制书联盟轮值理事长、艺术家徐冰,国际艺术家?制书联盟秘书长、清华?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徐小鼎,《书之极》作者,艺术家?作书收藏家、当代艺术收藏家王骥,国际平?设计师联盟成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作委员会成员、推尘设计?作室艺术指导潘焰荣,和?制书艺术家、国际艺术家?制书联盟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术编辑郭蕾蕾,围绕艺术家手作书,深入了讨论纸媒书籍所承载的“文化与尊严”。嘉宾还就艺术家手制书的反阅读性、创作特点,以及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世界读书日「LIVE!制书实话」特别策划书山有路线下论坛北京站现场
徐冰认为,艺术家手作书有别于传统阅读中的读图或读文,艺术家采用各种手法,包括运用丰富的选材,使翻阅产生奇迹。而郭蕾蕾则谈到,艺术家手制书和自出版相比,创作更为辽阔自由——自出版的创作没有脱离常规出书的模式,而艺术家手制书触感、味道、翻动的连续性和间歇性等等都能引发创作。潘焰荣也认为,手制书艺术家可以天马行空的表达概念,而书籍设计师则常常是“带着枷锁在跳舞”,在表达设计时,还要考虑内容、印制、经费等种种限制约束。
王骥建议艺术家在创作手制书时,应尽量避免使形式大于内容,所有的形式最终都该是为思想与艺术的表达而存在的。徐小鼎则从艺术推广的角度,谈到艺术家手制书的主流官方展览偏少、认知度低,收藏市场还未兴起等亟待发展的问题。
论坛嘉宾左起:徐小鼎、徐冰、王骥、郭蕾蕾、潘焰荣
论坛结束后,线上和线下的观众在互动问答环节中提出了不少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正如徐冰所言:“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书有着浓厚的情感。稍有缝隙,阳光就会照进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艺术家手制书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这是件让人欣慰的事情。”
值得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