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杨宏生)“尚未入职先被贷、还没上班先背债”——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培训贷”骗局,进而引发频繁的纠纷与投诉。今年以来,多地公安、法院等部门纷纷通过公开发布相关文章的形式提醒大学生警惕“培训贷”陷阱。专家表示,一些机构违规提供“培训贷”与稳就业等背道而驰,亟须依法重拳整治。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年第1号预警,提醒大学生警惕“培训贷”骗局。(图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截图)
培训机构诱导贷款
“我是被洗脑贷款的。”日前,19岁的李婵(化名)向中国商报记者反映,前段时间,她和好朋友一起找工作,却在四川成都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遭遇了“培训贷”骗局。李婵回忆道,“当时,感觉这家培训机构很正规,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好很热情,一直在跟我们聊天,甚至让人觉得不贷款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结果,在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下,李婵和好朋友分别贷款1.48万元。李婵提供的《个人借款合同》显示,甲方(借款人)为李婵,乙方(贷款人)为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费金融),支付方式为受托支付,收款方正是上述培训机构。
“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就签了合同。”前不久,李婵在某消费者服务平台反映了自己的遭遇。记者在该平台搜索关键词“培训贷”发现,共有条相关结果,其中,有关海尔消费金融的投诉达数百条。
今年7月7日,有消费者在上述平台发起集体投诉,反映广州某培训机构“在网上发布免费培训、高薪就业等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进行贷款学习。”有消费者参与集体投诉后反映,“诱骗以非学生身份进行贷款,培训机构以分期付款名义套路我在海尔消费金融贷款。海尔消费金融未经查询便以非在校生而予以审查通过,本人还是在校学生,没有工作,无经济实力偿还贷款。本来我是没打算参加培训的,但现在正是暑假,想在暑假提升一下自己。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