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自年,共享单车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之后,各种共享经济概念横空出世。共享充电宝、共享KTV、共享按摩椅、共享雨伞等产品相继问世,既新奇,又充满争议。
最近,共享概念再度兴起,可共享的不是像单车一样的物品,而是护士的医疗服务。
输液一次收费元
只要打开APP,像点外卖一样下单,就可以呼叫护士来到家中提供打针、输液、换药的服务。这种共享护士的医疗模式,已经在山东、福建、陕西等地兴起。
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打开手机应用商城,我们可以看到多款APP都已经推出了“护士上门”的服务,其中涵盖了上门输液、静脉采血、外科伤口换药等服务。
某共享护士APP界面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会有疑问,能把“白衣天使”呼叫到家里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估计价格也不便宜吧。实际上,“共享护士”服务的价格还真的不算便宜。
根据华商报报道,某共享护士平台APP的“输液服务”价格为元一次,而依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版),成人门诊静脉输液最高限价分别是:医院20元,医院16元,医院13元。
简言之,该App平台上的上门价格比年医院定价的7倍还要贵。
另据新华网了解,成为平台上的“共享护士”必须是实名认证,需要取得执业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并具备一定年限的从业经验。为了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该平台甚至还免费为双方投递了保险。
根据小编亲测,这点还真不是骗人的。用户在选择相关服务后,系统便会自动要求填写患者信息,同时还会有“是否有打针工具”、“是否有必备药品”等贴心选项。在小编选择“无”的时候,系统甚至还会自动弹出一个“强烈建议自备打针工具”的提醒。
如此细微的细节都能够注意到,怪不得这些服务越来越受大家喜欢。可有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产品失败的前车之鉴,也不禁让我们心生疑问,这不会又是一个披着共享外衣的产品罢了。
是蜜糖还是砒霜?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就如同滴滴的出现,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更让我们惧怕。而“共享护士”作为一种新起的模式,也衍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当其冲,还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医疗安全问题。尽管平台要求护士必须提供相关资质,才能共享其服务。但毕竟医疗与一般的家*服务并不相同,每个患者的护理需求都不一样。如何能够对医患之间进行最好的匹配,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倘若出现医疗事故,这些责任都是很难去界定的。
早在去年4月份,上海《新闻晨报》就曾报道过,某APP网约护士为用户王女士上门打美白针,导致王女士输液后出现心慌、耳鸣、发冷等症状,两个多小时后才恢复正常。
其次,在医疗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护士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又应该如何保障呢?共享护士的流动性大,这与类似功能的“家庭医生”并不一样。“家庭医生”一般会提供全面的、连续性的服务,“共享护士”却只能依靠每一次下单作为纽带联系。
当然,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可从长远来看,“共享护士”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严肃的事实。
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赵照一首《当你老了》唱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只是从现实来看,当我们年老之时,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却不是子女。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则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年夫妇。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到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年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同时,根据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2.22亿老年人中近1.5亿患有慢性病,91.2%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味着我国存在巨大的护理需求,而共享护士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口。
去年一篇名为《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的文章,更是直接说出了空巢老人的现状。尽管孩子的手机号码总是排在空巢老人手机通讯录里的第一位,可在护理需求面前,远水总是救不了近火。
就拿最简单的输液来说,一些行动医院进行输液,子女也无法在身旁进行帮助。这个时候,共享护士便发挥了它的作用,不仅解决了老人的护理需求,也能够减轻子女的护理负担。
从这个方向来看,共享护士的出现是件好事。特别是在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以及青年人口呈现减少趋势,将会影响国家创新的活力,降低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可能下,共享护士这一新型医疗模式确实值得探讨。
但不管怎么样,随着我国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多,第三方一般都很难满足了老人的情感需求,作为子女的我们,多陪陪父母才是王道,你们说是不是呢?
(来源:互联网头条作者:木易)